甜味剂,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识
甜味剂是指,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分为合成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天然甜味剂(主要包括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甘草酸铵等)和糖醇类甜味剂(主要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等),并可作为甜味剂应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甜度高,一般是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甚至几百上千倍;大多数价格便宜;加工性好;化学性质较稳定,水溶性好,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大多数甜味剂不会参与机体代谢,适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群体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消费群体使用;同时,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等。
甜味剂作为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虽有时不时会被人们质疑,但只要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便是安全的,不过仍然需要高度关注其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根据GB2760-2014规定,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相应的最大使用量,以确保安全。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待批准的甜味剂的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等)和代谢途径及动力学等研究报告会进行较长时间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从1879年糖精被发现开始,甜味剂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糖精、甜蜜素作为发展最早的甜味剂,因制作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用作白砂糖的“替代”。之后,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成分天然、热量低、安全系数高等的天然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逐渐进入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根据最新预测,2026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224.9亿美元增至27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出于对天然健康的考虑,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越来越倾向于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避免人工合成甜味剂。
现如今,随着世界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的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无糖或低糖食品饮料成为发展趋势,甜味剂部分或全部替代糖的摄入已成为未来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方向。【文章来源:天然成分杂志】